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翰墨情真——著名画家于受万的绘画艺术 |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21/9/15 16:00:06 文章录入:admin |
|
【于受万简介】 于受万1943年生于山东牟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顾问、山东省中国画学会顾问,淄博书画院名誉院长,文化部艺术院书画院副院长。 中国画《戚继光》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 写意性工笔画《长城祭》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 写意性工笔画《长城颂》1990年获“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全国美展”银奖。 《画石呈龙》、《竞自由》、《丹涯怀古》等多件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其中《竞自由》获三等奖;《画石呈龙》获国际金奖。 《中华医药图》长卷,被制成浮雕立于天津,1999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古齐画鉴》刻瓷,为中国刻瓷博古馆收藏。 连环画《开元盛世》、《娘子军奇功》获第七届冰心儿童图书大奖。 《酒逢知己千杯少》、《岁寒知之友》、《游乐图》等写意人物画,分别于1987年和1989年在日本和新加坡举办文化交流展。 自1977年开始,创作连环画作品:《中国养生故事》、《抗倭英雄戚继光》、《活猴》、等120种,分别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明天出版社等出版发行。 1992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于受万画集》; 1997年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美术精品集·于受万画集》; 2004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于受万研究》; 2013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新绘图聊斋志异》,同年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首发式暨于受万作品展览; 2014年由山东工艺出版社出版大红袍《于受万写意性工笔画》; 2021年由人民东方出版传媒东方出版社出版于受万图文《精短文言全图聊斋志异》。 于受万的创意精神 于受万先生的中国画,处理心性的自由跟法度的庄严关系非常好,受万先生内在的那种狂放的、浪漫的心性,跟文化家的控制力的结合非常好。从这些画中可以看出于受万先生的内心世界年轻,想象力丰富,富有浪漫情怀。这都不是一个老画家具有的,真像是年轻人、年轻人那种内心的丰厚和青春感。 于受万先生非常成功的将中国画的写意与工笔融汇一体,而且服务于一定的主题。他用写意来宣泄内心的激情与浪漫想象,而用工笔来突出、界定主题性,非常难能可贵。 山东有两个人物,可以作为艺术家内心的表率,一个是孔子,孔子是中国典籍文化、庙堂文化的代表,孔子是有规矩、有礼数。另外一个是《聊斋》蒲松龄,蒲松龄是非常想象的,有鬼气的、有仙气的,把人的庄严世界和仙的灵动世界,融汇一起,结合的天衣无缝。这构成了于受万先生内在的文化传统和美术创作背景。他画《孔子周游图》时,又把孔子反其道而行,以往所有画孔子都是庄严的、肃穆的、高深而不可及的,是直线条的、衣服垂下去的。于先生画孔子和弟子都兴高采烈,充满了动态感。孔子和其弟子们以平常人的姿态,其喜怒哀乐出现在我们面前,这种见解和表现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山东这块历史文化非常深厚的土地,以孔子的庄严和控制力,以蒲松龄的想象力、鬼气、仙气,鬼斧神工造就了于受万先生,他是一个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集于一身的画家。 肖云儒 著名作家 著名文化学者 于受万的写意性工笔画,画面大感觉琳琅满目,痛快淋漓,而内在又是如此的精致感人。他那种尽情表现的画面形象当中,总有一种把握的力度,而这种力度不仅来自于他原来的艺术积累、艺术功力,更来自于他的独辟一条蹊径、开创一条艺术新路、一种创造性的新思考,我们可以感受他内在的这种思考以及蓬勃的生命力。看于受万的画可以感知创造性是艺术的生命。 他是画人物画出身的,其笔墨造型能力很强,他的笔墨造型属于写意性。他的写意人物画生动而传神,很漂亮,画面浓淡干湿、笔法转换,在用笔用墨理法当中变化非常多。 于老的笔墨是写意的,写意人物画强调的是形象的生动性和笔墨的生动性。这种优点,在他转入到现代工笔的创作实践中时,出现了转折,这个转折是传统笔墨系统向现代水墨系统的转化。 我想把于老对现代问题的一种思考放在现代水墨的语境中去讨论。在这里就可以看出他的一种创新点、他的一个独到的地方、看出他在当代中国画坛所具有的位置。他在现代笔墨系统中进行现代水墨的转型,把水的因素带进来,水的因素大量地进来,在那里冲刷画面,就是因为,在水墨的冲刷、泼墨大写意的漓淋尽致的表现过程中,他始终没有把笔放弃,用笔来控制水。神奇地把线和水和墨的关系融合在一起,就是他最独到的地方、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张大千也用水,也用泼墨,他是任其流淌。而于受万先生,把这种肆意流淌的水墨,奇妙的控制住了。所以我说这是一个“水墨留痕”的概念。 “水墨留痕”这个概念提取出来,即是对于受万先生的整个艺术探索的一个定位,这个定位可能有助于我们认识于受万先生的现代艺术探索的途径,他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也正是他的成功之处。 郑工 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 于受万先生的工笔画作品,让我很震惊。 他的画一反“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古训,没有事先的草图,而是随机应变,随手成趣,他天才的摆平了色彩和笔线的矛盾。他打破了中国画讲究古法用笔的规矩,但是这个看不到笔又是处处有笔,这种无笔中的有笔,的确是了不起的,尤其是人物的衣纹,人物脸上的皱纹,包括胳膊、手、肘等等一些结构之间这种光和影、明和暗,这些纹理和轮廓线的边沿部分,看不到任何笔的痕迹,确饱含线的感觉。这一点,在中国绘画上可以说是一种反叛,一种合理的反叛。这样一种反叛,本来应该是现代水墨画、是一批年轻人来做的,可是,没想到这位七十多岁的老先生、传统写意笔墨功夫这么老到的画家,确是走在最前锋。 于老先生和我基本上是同龄人,对于我们这批老画家来说,于先生是个榜样。他的这种工笔画在造型上,是根据泼墨泼彩出现的光、影、出现的这种生命之光影,他再来构思造型,这是极有艺术难度的,单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这是天才,这是鬼才。我们都说贾平凹先生是鬼才,他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行为、一个人的眼神,能把这一个人的经历洋洋洒洒写成万言。而今,于受万先生可以通过这么一个挥洒的色彩,挥洒的光影在宣纸上产生的微妙的效果,加以“迁想妙得”,把它变成了人物,变成了神仙,变成了树,变成了狮子、老虎。这一点,我感觉到没有鬼才是画不出来的、想不出来的。所以于老先生的作品促使我很好的反思,很好的学习,很好的思考自己的画,下一步应该怎么画。 张杲 著名国画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顾问 于受万图文的《精短文言全图聊斋志异》即将出版。该书图文并茂,保持了文言特色,忝补了两个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