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书法新突破: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单字增至6825个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9/11/26 16:46:32  文章录入:admin

  日前,记者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获悉,我国又一项重点文化科技创新研究成果出炉,由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文化工作者卫高潮先生担任负责人,历经十年潜心研究的文化科技创新项目《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创建及其推广应用》通过评审验收並准予结项,预计明年上半年出版发行并上线运行。此研究成果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该项目研究成果,将两千多年来历史遗存的仅有2000个单字的章草书,丰富到6825个单字,使章草书作为独立书体和完整字库,实现了和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对接,为中文计算机字库增加了新的字体,填补了一项空白。在本字库的创建中,为了繁衍好、选择好四千多个新的章草单字,他日夜兼程、六易其稿,书写了十年之久,仅墨汁用掉了数十公斤、宣纸用掉了三十余刀。据了解,这是建国七十年来,国家首次为书法独立书体专门立项。专家表示,该项目研究具有“艺术之精神,科学之思想”,体现了新时期书法故乡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文化的重要贡献。在这一领域较好地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建性发展。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的建成,不仅填补了该项研究的空白,而且实现了对最早、最古朴、最规范的草书体系的系统性整理,对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创作以及章草书法的普及推广提供了新的内容和机会,对进一步开发章草书这一中国书法艺术奇葩具有长远的现实意义。同时,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及仿真技术挖掘章草书法文化价值,进一步拓宽了艺术设计的空间,丰富了书法学习和研究的创新模式,增加了章草书法实际推广应用的渠道。建立该成果推广应用平台,不仅可以强化对数码字库的社会化应用进行宣传推广,对于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历史文化发展具有实践带领作用,而且对于其他书法艺术形式的推广具有借鉴价值。此外,该项成果因其先进性、实用性、工具性等显著特点,其推广应用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传承历史文化,而且对于历史文化产业的技术转型以及商业模式转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章草作为一种书体,上承篆隶,始创于西汉,字字独立,互不相连,是隶书的快捷写法,至东汉末年已臻于成熟,是东汉和魏晋时期通行的一种重要书体。作为草书之祖,章草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的活化石,它的出现,是中国汉字形体演变的重要转折点。在以实用为第一要务的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章草一体虽行时不长,但其艺光之珍却历世不坠。然而,文献遗存的章草单字仅有两千个,要将其创建成为一个规范完整的独立书体字库,学术难度、创建强度非寻常可比。

  “这个文化项目有两个技术关键,一个是以历史遗存章草书单字为基础,按照‘六书’的造字规则、参照篆隶行和今草的结字规律进行繁衍,或按照《章草草诀歌》和《稿诀集字》中的法则进行繁衍,使其扩充为国标GB2312字库的6825个字(繁体6825字、简体6763字),这是一个整合性创造比例很高的文化工程;第二个关键是某一字在历史上有多种写法,而字库只能选其一种,如何能在多种写法中选择出规范、简洁、美丽、易识的字,对创建者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卫高潮告诉记者。

  据介绍,该项目研究秉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文化文艺工作要“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的思想要求,取材于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发展史中与章草书体和章草书法文化相关的所有文献资料,以王世镗先生的《章草草诀歌》《稿诀集字》为法则,以西汉以来历代章草书传帖、新时期出土的简帛以及散见的章草书作品为基本资料,以偏旁部首和章草书的规范符号为主要对象,以《章草大典》《章草字典》为基本参照,按照国标GB2312字库的要求和“六书”的造字规则以及书写的自然自由性逐一书写字模,然后进行扫描、录入、矢量、质检、测试、转化等环节工作,最后形成了章草书字库。


\


  项目负责人卫高潮研习书法四十余年,于1985年加入中国书协,1986年就以章草书作参加中日书展,先后任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专业委员会委员,迄今出版有《卫高潮临池探微》《卫高潮真草墨迹》《卫高潮行书墨稿》《卫高潮章草书作》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