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李书成中国画作品欣赏 |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点击数 4 更新时间:2019/2/27 20:49:38 文章录入:admin |
|
【艺术简历】 李书成,男,汉族,1962年5月出生,海南文昌人,出生于海南石碌,全日制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书画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荣誉理事、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广东书画艺术》杂志社总编辑、《广州文摘报》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书画课题班李书成工作室导师,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画院副院长、油画雕塑院副院长。 在国画创作方面,大胆探索以侧锋技法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所画城市、山水重意趣而非形体,形散而神不散,以情运笔,以笔运墨,笔墨潇洒灵动又不失力度。所绘物象速度感极强,动静结合,都市生活节奏感喷薄而出,完美契合了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气息;山水之趣跃然纸上,宁静而致远。1991年在广东画院成功举办个人侧锋画展,胡一川先生亲笔题赠“梅花香自苦寒来”。《南方日报》评价“李书成侧锋画开创了岭南艺术新天地”。 《源水》国画 在油画创作方面,学习借鉴法国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乔治•修拉的“点彩”技法,探索性地将国画的线条与油画的色块、光影和细节处理方法进行融合,独创出“金属晶体”绘画技法:摒弃传统油画的大面积铺陈,撷取国画写意舒展的线条作“筋骨”,下笔有力、笔画短促、以方见多,借笔下苍劲的力道与简短精干的结构,赋予画中物象硬朗坚固的“金属”感。以笔为刀,对画面进行明确切割,并以油画斑斓绚烂的色块作肌肤,在平面上层层堆砌,形成如同钻石、水晶的立体结构;从整体出发,围绕不同的物象主题对色调和光影不断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得色块之间不断变化但又相互紧密连接,如“芯线”般迂回穿梭,呈现出“分而不散”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各个角度之下均如“晶体”般通透、连贯的美感,形成辩证统一的画面逻辑。“金属晶体”技法的运用,可有效提升作品的张力,通过灵活调整金属晶体的大小、形状、色调和光影等因素,营造出或张或弛、或厚重或轻巧、或雄浑或通透等不同质感。 《山乡春早》国画 于1992年至1999年期间创作完成个人代表作品——油画《大世纪》。画作宽6.18米、高2.02米,囊括了20世纪至21世纪期间千余位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体育、宗教等领域影响了中华民族进程的伟人志士。画中人物按照时间顺序,以政治人物为核心,分置于长城、长江和黄河之上,整体构图如一只蜿蜒腾飞的巨龙,场景宏大、寓意深远,视觉冲击力极强,饱含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广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次报道《大世纪》。《人民日报》评价《大世纪》为“见证百年历史,荟萃风云人物,用画笔绘就的史诗”。《人民画报》曾用大版面报道《大世纪》,并评价其为“高处人生、笔透百年”。1999年4月,《大世纪》荣获国家版权证书;2002年获国家邮政总局采用,以明信片形式发行;2007年收录于《广东年鉴2007》。 《黎家春韵》国画 1991年,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李书成画展”。2006年、2007年,作品连续两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九次、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2009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主办“李书成画展”。2017年,作品入选“北京名家作品展”。自1991年起,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数十次。 2009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出版《收藏界关注的中国画家•李书成写实主义油画》。2012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李书成画集》。2014年,《美术》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李书成油画作品》。2014年,《荣宝斋》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4期刊推荐艺术家——李书成》。2017年,《收藏家》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7年推介艺术家——李书成》。2018年,《荣宝斋》以副刊形式整版刊发《2018年推荐艺术家——李书成》。此外,作品刊登在《美术》、《美术观察》、《收藏家》、《荣宝斋》等国家级期刊和《美术报》、《中国书画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纸媒体上,共百余次。 《秋溪流缘》国画 曾被《羊城晚报》评价为“画坛怪杰”;曾被马来西亚《中国报》评价为“画坛拼命三郎”。2001年被中国文化部艺术市场司、天津美术出版社联合授予“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2003年5月被《经济信息时报》评为“学习‘三个代表’先进楷模”。2004年荣获“首届中国书画收藏双年展”银奖、“中国山水二百家”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中国山水画四百家优秀作品奖”。2013年1月,《李书成画集》获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12年度优秀作品奖”。2013年12月,获评广东省民政厅“二0一三年度广东省社会组织模范个人”。2016年1月,作品《寥寥数笔速写人生》获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15年度优秀作品奖”。2017年1月,作品《一画一世界》获评“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2016年度优秀作品奖”。 《碧海都市》国画 云岭深壑扬清音 ——李书成山水画谈薮 作者:何平 中国油画大师靳尚谊说过:“一个人绘画基础的厚度,往往能决定其日后艺术创作的高度。” 对于浸淫翰墨近半个世纪的李书成说来,他从素描、白描、造型、敷彩……从传统到创新,从具象到意象,再从侧锋到积墨。李书成一路走来,博观约取,他擅于吸收画坛各大流派的精华,由技进艺、由量而质、由质至臻的过程,系脚踏留印,夯坝实土的过程,非一日所为,乃毕生穷修之功。 《海天新象》国画 若论李书成的中国山水画,与其油画的成就相比亦不遑多让,各领风骚。李书成称,他是先学国画后习油画的,特别在山水画上下过苦功夫。在国画领域的探索中,他常常感到南北两派风格之差异,技法之迥殊:南派婉约精妙、变幻婀娜、线条灵动;北派意蕴沉雄、气象恢宏、笔墨泼洒。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南方人,李书成无意当两者的枢纽,更不屑画地为牢或南榫北卯。他认为,艺术不能镶嵌,只可融合。李书成随情怀所向,创作理念入古出新,欲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于是,李书成在研习岭南画派的同时,北望长空,寻觅星宿。他时常陶醉于张大千晚年的泼墨大写意;云游于李可染雄浑朴茂的积墨山水;痴迷于陆俨少云水律动的意态情趣;行吟于何海霞朗朗逸气的青绿山水…… 《和谐都市》国画 南融北汇 《源水》是李书成早期创作的一幅丈二大山水,一阙对故乡厚土的颂歌。画面呈现出三大一少:大尺牍(举凡画幅大不足为大,内涵丰裕始见功夫);大气象(千峰万壑,百溪汇源);大写意(水墨淋漓,恣意纵横);少铺陈(鲜赘述,少冗笔)。 该画静中见禅,寂寂寥寥、莽莽苍苍,浓墨化彩,由深黛渐次淡赭。山景崖壑崔嵬,亦色亦空,亦静亦动。用绘山之墨绘林,复用绘林之墨绘山,山林尽染;以写云之意写雾,复以写雾之意写云,云雾氤氲。水貌仪态万千,时而逶迤,时而汇合,时而奔泻,终极归源,势成浩浩荡荡的滚滚东流……此时此刻的作者,想必神驰八极,搦管蘸墨,笔意澎湃。或侧锋积墨,或反复皴染,或泼墨设彩,笔墨驾轻就熟,道法自然,意蕴陡生。 《蓝色都市》国画 好一幅水坞莽林之巨构,它十分强调空间的层次感,催化出某种若有若无,无中生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文人情怀。既具岭南画派笔墨线条的精雕细琢,又有北派大色块皴擦烘染的泼洒铺张,两者相互渗透,个中仍有一股率意与粗犷的性灵洋溢其间,可谓南风北格的圆融契合。李书成笔下的清山秀水,古村莽林,气象万千。他绘岚霭当以骋怀,写景实则为抒情,藉山水常作咏志。 题图《源水》:寓意人生长路漫漫,只有源头活水常注,生命之舟方可扬帆启航,驶向成功的彼岸。 《黄金海岸》国画 侧锋积墨 忽如一夜秋风劲,黄了稻田,红了枫林,熟了庄稼,乐了山民的心。此为《山村秋韵》所描摹之景致。诗人郭小川曾在《团泊洼的秋天》中咏哦道:“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不是吗,君不见那弯弯的小溪绕着村郭潺潺流过,岸柳在凉爽的秋风中摇摇曳曳,参天古树上的枯叶沙沙作响,飘萧轻飏。农夫田畴牧牛,刈稻拾穗,打粮晒谷,从事着秋收,欲将希望的种子冬藏,再待来年春风化雨,万物苏生。李书成通过侧锋积墨法,令眼前呈现一派寥廓秋光的豁然景象,一脉浓得化不开的秋意,教人在美的意蕴中感知秋日之山川。 《梦境山寨》国画 李书成曾有段回忆:“自幼行山,看林木花鸟、飞瀑溪涧;听风过松涛、泉水叮咚。初时是孩童无知的嬉戏打闹,渐长时学会了潜心观赏。山水,从稚童的乐园变为镌刻在心中的风景,一一攥在手中、落入笔下、印在脑里。”山光水色是画的源泉;画是水色山光的升华。 古人绘画常以悲秋示人:清秋瘦水,残霞落日,寡淡自怜,不解愁肠……而李书成的《山村秋韵》却立意明豁奇峻,秋高天朗,弥漫着对山乡生活的热忱向往,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讴歌宁静中渐渐递嬗的乡居田园。就其技法而言,侧锋——疏繁向简;积墨——厚积薄发。画面旷达而不失细微,灵动而不失厚重,斑驳而不失统一。虚与实相生,人与物共鸣。把“秋”的意象点染得淋漓尽致。正应诗云:“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山村秋韵》国画 入古出今 《古老山村》着意刻画一个“古”字,运笔高古狂狷,表意灵性率真。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浓墨重彩,不经意间,历史的厚重感随着毫端的反复皴染而迭出,层层叠叠的崖壑,仿佛被来自远古洪荒的年轮风化着、剥落着,遗下了青砖灰瓦的古村落。 李书成认为:“艺术创作须有高度、有自为、有肌理的结合,三位一体,方能积墨为雄。”换言之,立意—创新—技巧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三者有先有后,互为表里,递进深化。他曾尝试用水墨流动的形式,去营造一种沧桑又古朴的迷离氛围,效果得到了同行的认可。真可谓“笔端纳拙味,墨色释清气”。 《增展》国画 在谈及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时,李书成讲过一句话:“画画到了一定的层次,技艺通常并不重要,一切实验与探索都可以重头再来,唯独‘专注度’决定你是平庸还是出色,它能引领你和你的作品走向艺术创作之巅。”“专注度”——与其说是一个过程,毋宁说是一种态度,一种能让你向高度进化的态度。 西晋文学家左思诗云:“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李书成恰似一位吟啸徐行的诗人,无需丝竹管弦,却以一柄濡毫,一池芳墨,为家山咏叹,为时代放歌,为苍天厚土留下不尽的清音! 《山村雅居》国画 墨韵飘香 作者:李书成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诗书画同源,每位画家在国画创作中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是他们都离不开“三情”:情感、诗情和情境。诗情是情感的升华;情境则是诗情的体现;情感似山,诗情似水,合而可视为“情境”。 国画的核心是内心思想情感的表现,这画中的诗情便可当为“画魂”。画魂本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物,常随着画家、观者的心境、际遇变化转换。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画家将画魂寄情于本体——画作的题材;由相同的题材引申出不同的画魂,由不同的题材牵引出更多的画魂。岭南的山秀而挺拔,水清而温柔,如此美景总令我流连忘返。宁静的山林乡村,总会跃然于画作中。改革开放中的祖国强盛地崛起,都市中的高楼大厦其壮哉,令我感慨非常。于是,便有了高楼大厦的题材,在国画的传统中注入浓厚的现代气息。 《秋幕暖乡》国画 题材谓之本体,然则有相。这“相”就是技法的表现。师法自然,而又师造化,方能自成一家。我以学习前人技法为主要方式来探索绘画技法,得到了一种新的“侧锋”画法。 侧锋画法,以水墨为主;笔墨神韵潇洒、灵动而又不失力度,意趣绵长。我在用侧锋表现手法创作的过程中,重意趣而非形体。朦胧的山,朦胧的云,朦胧的水,使得画境诗意葱笼。而我心中的情感随着画笔的起伏悠扬顿挫;情感随之扫动而抒,使我心情尤为快乐。这种美妙的感觉如云起伏,又像是少女的丝绦的拂动,更似一首婉转的抒情诗。侧锋画法画的山,是山非山;其神为山,凝而不散,意蕴缠绵。这就是我们岭南的山,好比一首首缠绵的诗歌,又似一杯淳淳的米酒。如此种种正是我的侧锋画法的一大特点。 《行尽深山见秋村》国画 用侧锋画法作画,喜欢在画面制造出风驰而过的味道。山在伏动,水在揉动,树在摇动,独独村庄却恬然静落其中,村落生活安然的味道浓郁其中;这是灵魂在生活中的宁静致远之象。画都市时,高楼耸立而其路却如飞瀑般柔动地挂在都市之中;景物静与动的结合,是都市人生活节奏时快时缓的侧面表现,显示着强大的民族气息。作国画时候,喜欢以动写静,意以呈现大地万物蓬勃的生机之感;祖国气宇轩昂的蓬勃发展势头动态地勃发,同时又静静地蕴含着民生纯朴简单的一面。这就是我以侧锋画法绘画时的另一大特点。 国画创作,不同的题材就如笔下的一朵朵幽莲,在墨色的勾勒下温婉绽放出一丝又一丝的画魂,清香静散。 《古老山村》国画 《大壑熟秋》国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