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中国书画名家孙子清艺术人生访谈录 |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点击数 8 更新时间:2017/6/13 9:21:22 文章录入:admin |
|
观国画家孙子清作品,总会被画作中充斥的一种厚重而深邃的力量所震撼,他作品里,融入的不仅是多年探研沉淀下的精妙笔墨,更有着对生命,对自然万物通透的洞察和悟道。孙子清是一个乐观的人,在我们访谈的过程中,他的笑声是爽朗的,似乎有一种能够“淹没”任何坎坷的勇气和豁达,但言谈中又渗入那么些苦涩,仿佛时时在提醒,这是一个历尽挫折却始终坚韧的,执着的艺术追求者。 “慢热”而灵透之笔墨逸气 孙子清先生1966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他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的后人。孙子清习画是从初中时开始的,在这之前,他一直都专注于学业,在同学的眼里,孙子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学得快,记得牢,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大家都喜欢去请教他,他也从来都是毫无保留地指导。孙子清从小就是一个“慢热”的人,他自嘲道:“我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慢半拍’。其实很多东西我是已经明白了的,心里非常清楚,就是手慢,脑子慢。”尽管他是一个勤动脑,善于思考的人,但这样的“慢节奏”在当时的孙子清看来并不是自己的一个优势,他还常常为之懊恼不已,总觉得什么事情自己都比别人晚一步。殊不知这样与生俱来的天赋会为他将来在另一个领域打开一扇通往坦途的光明之门,让这种慢节奏的心性找到一种与之匹配的事业——中国传统书画艺术。 孙子清先生是书画大师李可染、潘天寿的第三代传人。说起自己的老师以及这段习画的经历,孙子清感慨良多。少年时期的孙子清在开始习画时只是自学,但出众的天赋和感受力让他很快就“上手”了。但对于中国传统书画而言,光以自习,那是闭门造车,若无名师高友的指点交流,并不容易掌握其中三昧。孙子清似乎明白这一点,在他自学没多久,便开始本能地去寻访和交流,以期提高自己的技艺,参加书画函授大学,并期待着能获得更多明师的点拨和亲授指导。一直以来,“念念不忘”的心之所向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研习之后,给孙子清带来了幸运的曙光。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遇山水类著名画家潘天寿、李可染大师的学生苏增安先生。当时,他怀着一颗追索艺术的赤子之心,把之前所学所感尽皆展示,最终,在着墨于纸时,那种灵秀,饱含情感的笔触让孙子清在众多书画类学子中脱颖而出,得到老师苏增安的肯定,回忆起那时的心情,孙子清至今难掩兴奋,他告诉笔者:“当时,苏老师看到我画的画以后,就挺意外地说了一句‘哎哟,这个孩子还蛮有灵气的嘛’!”就这一句话,让孙子清如释重负,他感慨,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而这句话,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成为他今后努力攀越的不竭动力。自此以后,孙子清成为苏增安的学生,得到了老师更多的指导,亦有了耳提面命的机会。孙子清非常珍惜这样的机缘,他比其他人更加努力。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慢”的人,心里虽然都明白,但还是需要多多实践,争取有更多的时间和实践结果让老师给予指导。因为自己“慢”而勤奋加倍,因为这份“慢”而更加虚怀谦和。这段学习的经历,不仅让孙子清技艺增进,更涵养出一种可贵之德品。 孙子清作品1 1982年,孙子清又拜师花鸟类著名画家、装裱家、收藏家、工艺美术大师冯增木先生,亦多次求教著名画家张彦青、刘鲁生先生。由于成绩优异,常得到老师们的肯定和爱惜。冯增木先生心疼孙子清家境贫寒,经常给他提供笔、墨画具以及字画等示品,有时还会给他还乡的路费。孜孜不倦地研习和求索就像一棵参天古树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的生长,这是一个不易的,艰辛的过程,不仅要有经年的耐力,更是毅力的考验。孙子清天生的灵透和悟性让他始终都没有偏离过书画学习的正轨。在当今以出新出奇为博彩的市场,书画作品大多成为在名利场被争来逐去的价格象征,在这种充满铜臭味的漩涡中,孙子清没有随波逐流,相反,他比以往更加注重对传统笔墨的研究,内心亦充满虔敬。他凝重地说道:“在当初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对我说,要注重临摹的基础,我是一个听话的学生,老师也说过,刻意出奇不高明,要平中出奇才是真正的功力。我对老师说的这句话深以为是,所以直到现在我也依然不忘临摹之功!”这样的领悟或许是一种来自于名门血脉的潜力,似乎永远清楚哪里是正确的方向,仿若参天古树,根深蒂固而枝叶繁茂!诚然,后天的执着亦为孙子清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艺术之路。 娴熟技法下的万融意境 在孙子清的书画生涯,“纵横交错”是他始终遵循的学习方式。从师法古贤至问道当代,从感悟自然到笔耕不辍。在他心里,书画就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笔墨游戏”,他说:“中国书画是最丰富的艺术,什么都能容纳,什么特色风格都可以有,是一种非常博大的精神内涵。我觉得,书画的章法就像太极图,能始终不违背圆融,兼而有之的特点和规律,她的变化非常丰富,同时又能万变不离其宗。最终要达到的是一种沉稳,平和,包容,大气的境界。”孙子清的作品是师古而不泥古的,虽然他说过自己是个“听话的学生”,但他非常清楚,这也仅只是在夯实基础之时,待到技法娴熟后,便又悟道“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之言论,他开始在创作时融入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追求着“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理想。如今的孙子清,可以底气十足地告诉别人,他的技法风格,虽然有老师们的影子,但和他的老师们是不一样的,他有自己的风格和艺术精神。 孙子清作品2 孙子清先生画作,有一种刚与柔碰撞的激荡融合,他的作品里糅入了太多风格的影子,从他画作中,有陆俨少清隽奇峭的骨立,黄宾虹层层深厚,气势磅礴的“黑、密、厚、重”;李可染之重视意象凝聚,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的风格;亦有张大千泼墨技法之在刻意中如入随意之境的精准笔墨。但最终呈现的,却是他自己的逸格。这是他融古通今的精耕细作所呈现出来的韵致。孙子清常说:“笔是万能的,你能控制它,也能跟随它,在临摹的时候,要做到笔法自然,这个阶段是笔带你走,到技法娴熟了,去感受真正的自然而落笔,就是心法的自然了,是心带笔走。”这也正体现了孙子清从基础到创作的心路历程。通观孙子清的作品整体,自有一种郁勃之气回荡其间,散发着行云流水般的意气,近视远看均会在神奇的笔墨,灵变的意韵中感受到散发着文人气息的,引人入胜的美感。孙子清常说,艺术作品是一定要结合现实的社会状况来创作的,要把时代精神反映在艺术中才行。他有一个系列的画作,正是发展了前人的题材,叫做《万山红遍系列》,他把本只是一幅画的作品又分成了不同的八个主题,表现出风格各异的面貌和气韵,在致敬前人的旅程中继往开来。 多年的努力让孙子清也在业界获得了荣誉和诸多职位的邀请。在2015年石家庄举办的中国当代书画500强比赛荣获59名。孙子清现为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企业艺术家工作委员会委员,菏泽市美协会员,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膑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齐白石艺术中心常务理事,济南兰竹画院菏泽牡丹画院画家。如今有所成就的孙子清依然保持着他那份“慢热”的调调,谈到未来,他只淡淡地说:“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不会计较太多,书画养心,我本来就是个安静又慢的人,谈不上什么远大志向,就是把画画好,尽己所能传播一下这门艺术,做点儿贡献,培养多一些正能量就可以了。”对未来淡然的孙子清,在谈到绘画本身的时候,却又是严谨,一丝不苟的,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他正色道:“在绘画上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虽然现在已经有不少比较成功的作品了,但我总觉得,我现在的艺术水品是属于骨头长全了而肉还没完全长好,所以还需要不断丰富,不断去努力。”或许,这只是孙子清内省的认知,对于观者,他的作品已然是上品佳作了。 孙子清就是这样一个“一根筋”追求书画艺术的人。相信,这份热爱和痴迷、坚守和执着将会在他未来的艺术天地里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奇迹! ——记者:杨丹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