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书法家郭龙天山论剑——纵论郭龙的书法艺术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点击数 5  更新时间:2016/6/22 18:45:14  文章录入:admin

郭龙先生近照

郭龙先生为人淳朴友善,做事果断干练。自幼爱好书画,书法功底深厚,其创作奔放自由、法度严谨,厚重而不失飘逸,灵动而不失庄严。就他的书法作品,在欣赏之余略作点评。

郭龙的书法作品很受世人的喜爱,他习研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的基础上,形成了郭龙书法的风格,这种书法风格按当今的说法叫做创新,新即新颖、新奇。新颖就是跳出传统的巢臼,而独树一帜,新奇即是不失传统而又有自己的创造和发扬,形成自己的书写特点,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其实不然,书法、书法即是书写的法则。因为书法不是改革,不是改良,而是将用以记事的中华文字用真、草、隶、篆的书写形式向人们展示中华文字的风采。

众所周知,中国文字简称为汉字,而汉字又被称之为方块字,由于汉字最初是以象形字发展而成。因而每一个字都是有独立的含意。正因为如此,书法和写字完全是两码事。书法和书写之间隔着重重大山、道道河流。只是熟知汉字本意和通晓文章,而又能熟练书写的人才有可能迈进书法的大门。而要进入书法的殿堂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郭龙先生的书法之所以享誉国内外,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以他对文字和书法的理解和透析,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融入到了笔尖之上和书法之中。

倍受朝朝代代推崇的《兰亭序》,就是书圣王羲之的杰作。他的书法为什么不因朝代的更替和时间的推移而经久不衰,就其渊源,就在于书圣本人对中华文字的研究和把握,就在于他对中华文字的理解和剖析,就在于他对中华文字的钟爱。纵观历史,大凡在书法上成大器者,无不基于一个“爱”字。引申到郭龙先生的身上,“爱”为基础而成家者就不是凭空而言了。

郭龙的艺术成就与其历代名家的影响密不可分,得遗风吹拂,得儒学侵润,郭龙先生根基极深,诗、词、曲赋无所不能,尤精于书法。继承“二王”旁及篆、隶、章草等,对魏晋六朝碑帖悉习钻研,集诸家之长,自成体系,真、草、隶、篆四体皆能,造诣极深。这位60后尽管有很多为“创大业、展宏图”的机会,但他在工作之余,倾注于书法艺术,毕其一身之力,躬于书读,躬于实践。人们把“郭龙书法”的雅号放之其身完全恰如其分。一部好的书法就是一部好的诗歌、好的小说、好的画卷。给眼球以审美,给思想以启迪,他的书法总是在刚与柔、拙以巧、似以不似、实与虚、情与理、平与险之间,寻找自己的落脚点,而尽可能避免极端,不平衡,少数艺术家试图跨出这个范畴,向着某一端点逼近,但又绝不脱离巢臼,就很难有书法艺术的升级。而郭龙则反其道而引之而为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弘扬。在弘扬的过程中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出奇,在出奇的峰颠上返朴归真。使其自己的书法不失“米芾、王铎”之风范,又有其自己的王冠。

概括郭龙先生的书法风格,“强其骨”“一味霸悍”,“强其骨”就是强其力,突出力的美,骨力是中国书法最根本的审美标准之一,“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从整体章法而言,郭龙的书法可谓疏可行船,密不入针。让文字在书写的大海中跳跃,在逶迤的山峦中徜徉。郭龙的作品不入巧媚、灵动、优雅、媚秀而呈雄怪静穆、博大,在郭龙的作品里,无不充满着哲学的奇观。用望远镜远眺地平线,用放大镜寻找毛发的根系,用哲学思考语言,用书法绘制画卷。如他书写的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展现在你眼前的则是一副万里江山图,群峰追逐、气势磅礴,江海奔腾,欲响惊雷,历史穿越,古今未来尽显其中。

诗人的胸臆情怀通过他的书法,让人感悟什么是伟大,何谓渺小?此时,你会深深地体会到,书法是如此美轮美奂,如此的深入浅出。那种含远山、吞长江的气势让郭龙的一支笔演绎成如此辉煌壮丽的5D画卷,你能不动心?不感慨?不高呼?这就是力的再现,就是“静穆”的杨溢。就是“恬静”的扩张,此时,你会体味到精神食粮存在的价值和哲学观点的不可替代。如他创作的《中国魂》让你刚刚从大气磅礴中回落到春风拂序、万籁俱寂、风平浪静、曲径通幽的另一个境界。刚才还是雷霆万钧,瞬间即是风和日丽。《缘》的魅力让你叹为观止。郭龙的书法为什么会有如此之法力神功?这与书法家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识素养、人生涵养、修养密不可分。中国的文字又有独立成章,既连字成句的巨大法力。好比乐谱音符,它的存在是静默的。要看由谁去演奏,是贝多芬还是肖邦?书法亦然,同样一个文字、一首诗词、一篇文赋,要看谁去书写,高者的笔下成为艺术,拙者的笔下成为抄写,大凡称之为艺术的东西它必须是创作,无论是诗人、作家、画家和书法家的创作都只能用文字来表现,如果没有自身的再创作,文字就成了枯燥的、静默的符号了。这就是说,字本身是体,创作是魂。如果体与魂相离,就叫“魂不附体”。因而在笔者看来,郭龙的书法具有形、神兼备,精、气、神概于一身的艺术之功。

用书如其人来赞赏郭龙的书法,在笔者看来就是基于这一事实。这不仅仅是对郭龙书法艺术的评价,更是对郭龙人格、人品的评说,人品决定书品和文品,这是不争的事实。无怪百姓要求为郭龙评说,他的书法代表的是一种中国书法艺术的精神,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代表着中国人的“精、气、神”。

郭龙先生创作的“龙”更是别具一格,“龙”是中华民族图腾的象征,我们号称是龙的传人。因而无论是书法家和画家无一不把龙描绘得惟妙惟肖,但当你看了郭龙创作的“龙”之后,你顿觉中华民族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博大,山河之壮丽,江海之宽广突现眼前。远观“龙”是一艘若亚方舟,近看龙是巍巍昆仑,沉思,是一部历史长卷。详读是一部史诗,那种高度的概括和提炼,让你油然而生敬意。就凭一个“龙”字在郭龙的笔下,经过他的再创作观之,无不长中华民族之志气,无不提中华子孙之精神,无不扫胸中的郁闷和心中的自卑。艺术就是神奇的仙草,他可以使胸怀大志者勇往直前,卑者向上,贱者自愧,罪者自悔,慵者奋发,滞者奔腾,任何一部艺术作品不仅仅是观赏的作用,他的基本功能是教化,正如伟人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说的,艺术为什么为人服务的问题是方向问题。毒草和季花给人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和结果。郭龙一笔写下的“龙”你既看到了中华民族那种自强不息、勇住直前、一心腾飞的本真。又看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尽艰辛,艰难跋涉,历经磨难,前赴后继的精神。如果换一个人写的“龙”你未必会有这种感觉,因为艺术的境界是无穷的。你的作品达不到艺术的高度,就无法启迪别人跟随你的思想去思索,去呐喊。

艺术的神奇就在于教化。其次才是观赏,教化和观赏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郭龙创作的每一幅书法作品能起到教化与观赏的作用,就在于他在创作每一幅作品的同时,在他的心里有一种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就是民族的责任,一个国民的责任,只有具备了这两种责任,才能上升到一个艺术家的责任,书法艺术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魅力?这就在于书法家要在现有文字的基础上添进书法家的思想和血液,赋之与生命的活力,赋之与音符的跳动,赋之与历史的颤音,赋之与历程的回顾。只有具备这些责任感和因素才能使你的作品不衰不老,才能使你的作品和人民共存,纵观郭龙先生的每一部作品无不孕育着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宗的尊敬,对法律的敬畏,对大自然的崇拜,对老弱的呵护,对恶者的鞭策,对善者的弘扬。

郭龙先生所创作的“龙”字,如果说是“龙”的再现倒不如说是历史的回音壁。郭龙的创作作品最关键的在于他能把握时代的脉搏,能把握事物的变化,能把握读者的心态。他新近创作的《沁园春》即是一例,在他的笔下,人们如何去实现中国梦?他用他的书法艺术将精气神泰奉献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大众,那种吉祥,昂扬的气势跃然纸上。那种和谐,稳定的心态意在字中,这就是郭龙,在他的心中,在他的笔下,天下者人民之天下,国家者,人民之国家,社会者大众之社会,我郭龙是其中之一,是万山丛中的一棵树,是沧海中的一滴水,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写的是海中之水,山中之树,众生之中的人。舍我其谁,这种大海不拒细流,泰山不辞丕土的精神使郭龙的书法艺术让世人瞩目,人民喜爱。郭龙先生的书法艺术正无穷期仍在继续。

郭龙先生的书法为什么能得到世人的推崇。其中有三点:第一:他不失中华书法的本真,第二:他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敢于挑战名家。在儒家文化的几千年道义上,敢于突破祖宗之规、祖宗之矩,祖宗之训,堪称大逆不道。他深深地知道“中华书法并无一定之规,她必须适应当今世界人们对书法的审美观。必须适应当今社会人们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书法的深研和解读。

在中华文化和中华书法的历史长河里除了书圣被人们顶礼膜拜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书法名家,颜正卿、柳宗元、赵孟頫等数不清大家和名家。他们都是在遵循书圣书法的前提下又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他们难道离经判道了吗?没有,他们恰恰表现了对中华文化和书圣的尊崇和忠诚。郭龙先生的表现恰恰体现在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和实践中。

王曦之为什么成为书圣,就在于他对中国方块文字研究,从中幻化出他理想的书法境界和中国文字最高最深最远的理解。然而郭龙先生的书法恰恰是对先人和圣人书法的再读和再探。今天,笔者之所以用大量的笔墨来渲染郭龙先生的书法作品,并不是他在国内和国外享有很多头衔。而是他的书法代表了中国书法的一个符号。他对中国文字来说,只要识得它。便可以在中国大地上漫游。如果你是一个哑吧,你不会说话,你可以用你的母语字来表达。然而,要读懂中国字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当中蕴含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如果要把中国文字变成书法。便要精通历史、精通国情、精通事理之外,你需有一种至高无尚的理解和畅想。而郭龙先生恰恰是精通此道之人。

论道之学说,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老子、因为老子是道家。不过后来人们又有所说:“孔孟之道”说穿了。道并不是老子的专利,也不是孔孟的专利。而是众人所推崇的一种作为的准则。

为什么说郭龙精于此道呢?在笔者的此道是指他对书法的专政之道。郭龙先生的书法,首先在于形美。形美在中华书法中是第一要素。很可能笔者的言论会遭反驳。而形美是书法家最重要的构架。鸡窝就是鸡窝,狗圈就是狗圈,高楼就是高楼,他们之间的取材基本是一致的。然而所产生的实用价值和效果却迥然不同,就好比矮子充不了高汉。人种之间的差异是不能互换是一个道理。中山装不能扎领带,唐装和胡服不能互换是一样的道理。郭龙先生的书法首先在于形美。在他的书法作品里,既有飘逸潇洒的长卷,也有精致细腻的小品。但无论是哪一件作品,无不代表着他书法的形美,无论是他的《缘》,还是《沁园春》以及单字书法,全部渗透着郭龙先生对形美的严格要求。书法的形好比一美妇,如果她身高不够,衣着不整。很难想象人们会把他当作美妇而视之。郭龙先生的作品之所以如此受人推崇。他书法的形美是他人不可替代的。

第二是郭龙先生书法的神美。笔者在前面已经讲到,中国的方块文字他本身就是一种传达信息和语言交流的特种符号。如果你不去把他生发开来,就没有书法家的诞生。我们的书圣王曦之做到了,就是他开了把表面看起来呆板的中国方块方字变成了活蹦乱跳的,形神兼备的中国书法。郭龙先生在这一问题上更有发展和开拓。他的一点如美人之晴。他的每一划如男人之高,他的每一画,如高山流水,他的每一勾如旌旗剑嶻。这就是郭龙先生书法的高明之处和绝秒之处。

第三是郭龙先生的韵味。在他人看来,笔者的说法几乎与书法风、马、牛不相及,但你细想想和你细阅读后,好的书法作品他不仅仅是一幅绘画长卷,更是一部难得的音乐史诗。让你观之有形、品之有神、和之有韵。当你第一眼和他的作品相遇时,就有一见钟情之感。就有终身相许之恋。

郭龙先生的书法作品的第四是“味”,无论这位美妇是多么的形神兼备和有韵度,然而她是一个绣花枕头,而无美妇之味,你必然会弃而舍之。郭龙先生的书法作品在于他敢浓缩所有的必备条件而给她注入丰富的感情世界。这就是笔者认知的郭龙先生的书法之味。如果把郭龙先生书法的四大特点归纳起来讲。就是他别于古人、前人、今人的最大特点之一。他本是一位画家,把轮廓、神韵都勾勒出来之后,最后的一笔,“味”就是点睛之笔。

郭龙书法另一特点是新,他将书法和绘画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进行了改良和创造。比如他创作的《中国魂》无论你怎样看,既是一幅精美的书法,又是一幅完美的绘画。凭借他手中一管笔,将中华文字演绎的惟妙惟肖。所谓的出神入化在郭龙先生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只有他的书法堪配“出神入化”这句成语来褒奖。

我国古代创新立意的大家、相当一部分是家传与师授相结合的。其艺术上的成功是建立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之上。在文化极不普及的封建社会,有幸生于翰墨世家者极少。就是生于中上层官僚家庭的也不多,大多数学书者不可能得家传之益。师授就成为他们唯一可行的学书途径,而得家传者,同进可以拜师学艺。郭龙的书法更鑫得益于借鉴。在历史上,二王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二王对米蒂的影响。郭龙先生在书法之路上历尽艰辛刻苦创作。以独到的神功笔触书写灿烂的书法作品。因而得到群众的亲睐。更受到众多书法收藏爱好者推崇和热棒。

郭龙先生的书法简洁而练达,内容丰富而深厚。整个章法和布局无不展现出传统书法的风格和特点。特别是他的榜书,可谓西部独一人。那种含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的气概令人叹为观止。每当人们在形容书法家的功力常用力透纸背之说。这里的力透纸背其实并非形容和夸张。大的书法家无一不是内力之张,书写和书法的区别就在于内力和外力的区别。大凡大家,无不是战略家、剑术家,古有王曦之、颜正卿、李白、怀素等,今日之郭龙在他的身上同样渗透着长安人的豪爽与儒雅,更加集聚着西部人的浩荡雄风。

作者:赵祥麟 安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