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陈之泉——优秀人民艺术家献礼全国两会 |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6/3/6 12:22:21 文章录入:admin |
|
陈之泉,男,字:井收,笔名:昱木,号:河东居士,堂号:四勿堂。1937年生。晋籍粤人。1960年天津建工学院毕业。高工,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终身荣誉博士。在中央建筑企业工作23年。任广东省正、副厅级干部21年。曾任三所大学客座教授。撰写各类著作逾百万字。30余篇论文获奖。国内最早发表“循环经济”论文及著作的作者,推动了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先后荣获国家人大环资委环保世纪行个人奖、国家经贸委推广散装水泥先进个人奖、广东省委省政府优秀领导干部奖、广东省政府节能减排先进个人奖。 爱好书法。现任中国建设书协副主席,广东省人大书画摄影协会会长。中国一级书法家。国家书画润格评估师。出版书法专著5册,撰写书法论文2万余字。举办书法个展7次。荣获各类书法金奖逾百项。《汉字说》(篆)书法作品被北京人大会堂收藏。《唐太宗冀闻规谏》(篆)书法作品及本人简历被批准镶嵌于八达岭新长城城墙上。诗词爱好者,30余首诗词荣获各类奖项,出版了《诗话人生》。 三幅书法作品注释如下: 《汉字说》(篆)注释 正文内容: 汉字的创造与存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中蕴涵着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信息密码。 注释: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我们的祖先为了记事的方便而自己创造出来的。据传说,是由远古时代皇帝手下的大臣仓颉所创造。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今日之水平,先后经历了数千年之久。汉字的造型,蕴涵着无形而神奇的信息密码,其内涵相当丰富,它包涵了汉字创作的过程和含意,汉字组成的词汇、成语和警句。正因为汉字的存在和应用,才使数千年之中华文化完整无缺地传承至今。汉字为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这幅书法,是在秦始皇诏版启示下,作者在布局上的一种创新尝试。其特点是:竖不成列、横不成排,大小不一、粗细有别,左右偏位、虚实有度。无序中隐含着有序,有形中固留有无形。实有欣赏之基础,虚有驰骋之余地。整幅画面给人以形式美和旋律美的享受。 陈之泉于2015年4月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句》(行)注释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幅行书是摘自毛泽东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这首词中的句子。其意是感慨于时光飞逝,放眼于世界局势,要“只争朝夕”。四个三言短句,音调急促,惜时如金,充分地表现了时光飞弛、万事待举的紧迫感。 当今,在建设祖国的事业中,百事待举,万业待兴,要像毛泽东同志一样珍惜时间,要树立“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 作为这幅书法,写得顺手而自如,流利而紧促;字体大小相间、粗细有别,柔中有刚,曲中有直,浓中有淡,布局适中。 作者: 陈之泉
《唐太宗冀闻规谏》(篆)注释 该幅书法之内容系“资治通鉴”中“唐太宗冀闻规谏”中的句子。其原文是:“人欲自见其形必资其镜,君欲自知过必待忠臣”。其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需要知道自己的面貌和外形,必须要使用镜子才行;一个君臣(用现在的语言讲,就是领导干部或公务员)如果需要知道自己有什么过错,必须依靠手下忠诚的臣民(即忠诚于上司的干部)给你进谏切合实际的意见。 作为这幅书法,采用的是“无序布局法”。无序布局有别于一般规整的布局,它的特点是:横不成排,纵不成列,左右偏位,大小不一,粗细有别,在书写中可充分发挥作者的才艺。此乃作者在秦始皇诏版的启示下创作出来的一种新型布局法,深受一般书法爱好者的欢迎。 陈之泉 2015年元月 汉字说(篆 96x360cm ) 毛泽东词·多少事(行 黑白 72x132cm) 唐太宗冀闻规谏(篆 横 黑白 50x10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