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7月24日下午14:00,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回到“元初”——姬子水墨作品展》开幕。本展览在筹备期间,姬子先生不幸因病于7月8日遽归道山,使得本展成为对姬子先生的特别纪念。展览由方旭东策展,广东美术馆、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委员会主办,南岸至尚美术馆、饶宗颐美术馆、北京白盒子艺术馆协办。广东美术馆三楼展出姬子作品30多件大幅绘画作品。展览从2015年7月24日展至2015年8月6日。 姬子先生的绘画所描绘的多是混沌初开的宇宙天象,具有一种太空视野。对此,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于洋认为,“姬子先生的艺术具有独特的宇宙视角,具有一种建立在作品构图和章法之上的太空视野,也是对传统山水的延生性阐释,并超越了古人的高远的概念,是一种反身观照。”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说道,“这种绘画面貌使我想起20世纪80年代日本出现过的一个画派——太空画派,这些画家描绘航天时代通过宇宙飞船和航天卫星看到的世界和宇宙,因而形成了这样一个画派,他们画的都是太空景象。姬子先生的绘画让我产生了宇宙星空的联想。”

而姬子先生的作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对姬子先生的作品深感奇特,觉得他的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与我们的时代保持了距离,又切入了现代人只重物质,精神虚无,淡漠历史,不思来路与去处的生存现状。他谈到,85时期的著名艺术家任戬的《元化》和谷文达的一系列抽象水墨作品,被一些评论家称之为“宇宙流”绘画,这一类作品在那个时期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学反思,将当代艺术的触角伸向远古,伸向人类面对大自然时的感叹生命的哲学反思。而姬子先生的意趣不在山水,而是借山水以“澄怀观道”,反思宇宙和人类的前世今生。 英国的美术史家苏利文先生在讲到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时候,认为当中国人感到需要表达最崇高、持久的感情时,总是转向山水画。为什么中国人对于山水画这么情有独钟?中国人要表达自我、表达社会、表达宇宙的时候,都能够用山水的层面,用身外的、远方的山水表达情绪。这在姬子先生的画里面可以部分找到答案,他把传统的人伦道德,都转换为一种具有太空视野的宇宙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