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频繁换手价格走低 书画拍品成交背后看“旧账”
作者:  文章来源:  点击数 1  更新时间:2009/11/10 10:13:21  文章录入:admin

    许多投资者在看待一件书画拍品的时候,往往会关注其竞拍过程,如果起拍价低但成交价高的话,往往会引起关注。但事实上,有些书画火爆成交的背后可能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的书画的价格其实是越拍越低。今年的秋拍市场上,这样的例子就不少。

    频繁换手价格走低

    吴昌硕山水作品不多,然而往往见金石书法功力于山水意境之中。他的《枯木寒山》,整幅画挥洒自如,着墨不多,却绘就了一幅清冷高远的雪松山水图。早年冷逸萧索、晚年的热烈昂扬以及一以贯之的真率放纵画风在此图中俱可寻到踪影。这幅作品今年秋拍会上起拍价为36万元,成交价达到53.76万元。乍一看,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但只要从其款识和鉴赏印入手可以发现,2008年拍卖市场上这幅作品曾经两次出现,其中在2008年京城的一场春拍中,其成交价为61.6万元。仅仅7个月之后,其又出现在申城的秋拍中,成交价为51.52万元。虽然此次拍出了53.76万元,但扣除卖家佣金之后,实际上还是越来越低。一幅作品如此高频率地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无疑让市场出现了审美疲劳,价格不理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同类作品好中比优

    墨竹图是吴昌硕经常绘制的题材之一,即使在一年中绘制的墨竹题材绘画也可以看到多幅。今年的秋拍中,吴昌硕的《幽篁遇雨》拍出了31.36万元,较起拍价高出10多万元。但这幅作品在2004年春拍时估价16万至20万元,成交价为30.8万元。与前面的《枯木寒山》频频出现在拍卖市场不同,这幅作品距离上一次出现在市场上已经五年多了,但在同一场拍卖会上,还有一幅吴昌硕在1915年的《墨竹图》拍出了67.2万元。稍加比较,就可以发现《幽篁遇雨》中竹子的数量以及表现手法,比《墨竹图》中逊色不少。

    投资书画毕竟不像股票,同一位画家的同一题材作品价格也可能有天壤之别,投资者一定要具有精品意识。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今年秋拍的李可染作品上,他在1985年创作的《爱晚亭》估价60万至90万元,成交价为134.4万元。而在2007年申城的春拍市场上,这幅作品的成交价也达到了134.4万元,只不过当时其名称为《秋林观瀑》。在拍卖市场上,李可染的《爱晚亭》的最高价是其在1977年创作的一幅,成交价为537.6万元。

    虽然通过互联网查询拍卖成交记录已经非常方便,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同一个名称的书画可能并不是同一幅;同一幅作品也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投资者看到一幅作品的时候,要通过尺寸、款识、印鉴等因素入手,对于书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才能客观对待一件作品,了解价格变化的背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