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在上海美术馆,90高寿的吴冠中先生与其先后捐赠给海内外5家公立美术馆的160个“儿女”团聚。像他的作品一样个性鲜明的吴冠中先生中气十足、感情充沛地宣讲了只有61个字的答辞,字字掷地铿锵,始终围绕着他一贯的理念:“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是前人的脚印,今天走向哪里,需要探索、创新。我耕耘一辈子,追求一世,现在展示成果,奉献人民,供人民评判,真正的评判者是人民。”
从来不苟言笑的吴冠中先生,今天终于欢欣、慈祥地笑了,他幸福得像个孩子,让在场的所有中外嘉宾和观众无不为之感动……
但熟知他的老朋友和学生都深深了解,在吴先生笑的背后还隐着揪心,那就是多年为了寻找失散的“儿子”——《清•奇•古•怪》落下的病,那是一根最触不得的神经!
1988年,69岁的吴冠中先生应约为北京饭店宴会大厅东侧迎面的一面墙创作了长约15米、高3米的巨幅彩墨《清•奇•古•怪》,这是一幅以苏州郊区司徒庙的巨大汉柏为原型的抽象之作,描绘了“数千年坎坷生命铸造了千姿百态之壮观景色,令每一代子孙望之肃然起敬”。
这幅吴冠中先生一生唯一最大幅的由具象走向抽象的代表作品,已不再局限于《清•奇•古•怪》母体,一味表达跌倒者的奋起、沉睡后的苏醒,粗线昂扬、瘦线穿流,彩块、色点纷飞,春迟春早,竭力表现生命之苏醒。它不仅是一幅画家活生生的自画像,更是我们中华民族新时代的缩影。
后来饭店翻建,此画不见了。经吴先生多方打听,得知它睡在北京饭店的仓库里。画到底是否霉烂破损、何时能与观众见面?吴先生时时挂在心头!
在温家宝总理的关心和多方的努力下,1月8日上午,“失散”多年的画作终于在北京饭店B座白云厅的地毯上展开,并与吴先生见了面,所幸画保存尚好。
吴冠中先生捐赠给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的160件作品将于2月底移师北京中国美术馆与首都观众见面。
90岁的老人已把一生的大部分代表作品无偿捐给国家,他最后的最大心愿是能让这个唯一的“大小伙子”能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因为过去这幅作品连印刷品都难得一见。设身处地,我想老人的愿望并不奢侈。
衷心祝福吴冠中“父子”能在中国美术馆团圆,让老人的美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