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加晓龙,字凌空,号昆仑道人,生于一九六三年,山西运城人,一九八五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八九年北师大书法研究生毕业,清华大学书法系两年、中国书法培训中心两届。师从书法名家启功、沈鹏、卫俊秀、姚奠中先生,现居北京,职业书法家。
晓龙先生出身于书法世家,从小聪颖好学,孩提时代就遍临颜、柳、欧、赵、四大名帖。其书法传统功力深厚,书风直追魏、晋,经恩师指导刻苦研习,自成一体,其书法作品多见于报端。
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各类书法大赛,书法作品《厚德载物》《海纳百川》已入编《当代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名人录》等十几部典籍。作品《赤壁怀古》,曾获加拿大国际教科文组织的《世界华人世间艺术大赛金奖》,作品《兰亭序》获中国“兰亭杯”书法大赛金奖,作品《三国演义开篇词》、《沁园春雪》被载入《中国国际书法艺术名家大典》一书。
近年来,诸多单位邀请其书写大型牌匾,其中为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书写“美国之音宪章”巨幅作品,为故宫等名胜古迹处书写碑文牌匾数块,为《小兵张嘎》《关东英雄》等电视剧书写片名。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清华大学书法培训学院教授,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书画大师,龍宝斋书法艺术研究总顾问,世界书法研究会会员,中央党校专职书法家。
润格1万/1平尺
书法,乃古汉文化独特艺术。法是定律与承古,象为风韵与创造。
“习画熟当二十载,习书熟当半生”。纵略中国书法家,早有张芝、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赵孟頫诸家,功力深厚,各领风骚;作品独特高格,体势拔俗,令人感悟书道之玄妙神奇。应当说,自唐宋以来,就像诗词一样,汉字的结体与法度已难以超越前人。但历代仍有不同风格的大书法家出现,尤其现代的于右任、郭沫若、沈尹默、启动、赵朴初、沈鹏以及本文主人公加晓龙等等,无论法度与风韵皆称当代书风。
加晓龙先生的祖父与先父 乃当地知名书法家与诗词学者,晓龙五岁习书诗,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铸就他常常折枝为笔,黄土做纸,几十年临池不辍。从唐楷魏碑入手,少时便崭露头角。加之在泥土与田野中长大,山石、草木、日月河川的神态、气息、动静与晦明等等自然气象又为他补足了“天分”,陶冶他师法自然的悟性;大地的文化雨露和老百姓的脊梁汗水染就了他的文化生命底蕴;勤思磨砺,甘于吃苦,给予他突破生命的顽强品质。法师古人,象辨自我成为他的唯一信念。
“书法是用心写出来的”,他强调:“书法,即法书。贵于【拙】【朴】【古】,难于【俊】【淳】【正】”。景观其作,古朴典雅,浑厚华荣,雄壮隽永,碑味十足,当感恩于培植他成长的黄河文化,那种拙朴之气,古高之境,当归功于他勤学于本分的清正淳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应邀走访昆仑山,“昆仑魄力何伟大,不以丘壑博盛名,驱遣江河东入海,控制五岳断山横。”浩瀚的昆仑文化深深感动了他,他在此创作了大量碑文乃榜书,似乎又为他追求【正】书道找到一条通往【淳】书的一种境界,他的堂号“昆仑道人”也即源于此。
中共中央党校书画笔会现场
近些年,晓龙先生弃政从文,活跃于京城书坛,有幸结识沈鹏先生,沈先生对其做了高度评价,并提出更高要求:“通读经史子集,心事古代风雅”,这一回,恰似给他注入了强心剂,当今的他,埋头于传统文化的纸堆中,重新面对朴茂高古的汉隶,遒劲苍茫的魏碑,法度严谨的唐楷,体味先哲大贤,默默沉吟,时而摇头晃脑诵读文献,时而悬臂疾书经典质言,如痴如醉,滋养心田。渐而意象神悟,自然流露出他法相衍变的书风;在书法界树立起一面靠功力取胜的旗帜。
《加晓龙书法》传统与艺术的结合,现代与经典的传承,加晓龙老师致力书法的研习,展示国粹的魅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加晓龙对书法艺术传承和创新的观点
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创新的基础应该来自传承,中国的书画艺术是有严格程式的,它有边界可循,有法度可依,中国书法的发展应该在本体中创新,而不是在样式上无限发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传统文化的主流是文字,文字的主流是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唯中国所独有,是我国经历多少辈人,几千年创造并丰富起来的。
荣宝斋特邀书法家画廊一角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和审美标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清尚意,今尚情,因此书法的生命力在于继承和创新,要继承传统首先要忠实地学习传统,学习古人的碑帖和经典之作,书法的生命力在于如何找到传统和现代发展之间的契合点,丢掉传统的艺术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加老师受邀参加江苏线下慈善活动笔会现场
那种任笔为体,聚墨成型的所谓现代书法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死守传统、不发展也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古人说笔墨当随时代,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