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logo
全站头部标志右侧

网站首页

征稿启事

|

|

艺术新闻

书画视频

|

|

展览展讯

艺术节会

国画名家

艺术名家

|

|

书法名家

名家访谈

|

|

油画名家

赏析评论

收藏拍卖

名家书法

|

|

名家山水

文玩杂项

|

|

名家花鸟

文房四宝

画廊画院

艺术场馆

|

|

艺术院校

民间艺术

|

|

拍卖公司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中国书画艺术网 >> 赏析评论 >> 浏览文章
 

李俊峰:浅谈书法艺术欣赏


来源:李俊峰 作者:admin 日期:2020年12月09日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特有的一种艺术。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不仅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还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显示于世界艺术之林。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学会欣赏书法,不仅可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而且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同时,也可提升欣赏者的审美趣味、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北宋黄庭坚曾说:“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人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由此可以看出,欣赏对于学书者来说,比临摹更重要,这也是所有书家成功的必由之路。

但真正学会欣赏,却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明清“金陵八大家”之一的龚贤曾说过:“作画难,而识画尤难,天下之作画者多矣,而识画者几人哉?”绘画是象形艺术,尚且难以鉴赏它的妙处,而作为抽象艺术的书法,想品味出它的魅力就更难了。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书法艺术的美学规律,掌握书法艺术的构成要素,欣赏一件书法作品的优劣还是有章可循的。

那么,怎样欣赏书法作品呢?南朝齐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也。”这句话说出了欣赏书法的妙处,它告诉我们:欣赏书法作品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看作品所具备的神采,另一方面看作品的形质,神采和形质是书法作品的两个不同方面,也是书家字内功和字外功的显现。

欣赏书法古人有远而观之,迫而察之,细而品之之说。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记录的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观碑的故事正印证了这一点:一日,欧阳询行经郊外,发现不远处草丛中立一古碑,起初没有在意,而当他经过碑前时,碑上的字迹不觉使他眼前一亮。于是,他急忙下马观看,只见碑上的字个个铁画银钩,很是动人。再向下看,才知是西晋书法家索靖所书,真是精妙绝伦。反复观之,良久乃去。走了数里后,又转回来再看,疲倦了便坐下来看,竟至于在碑下过夜,三天后才离去。这个故事除了说明索靖书法的精妙,欧阳询学书的执著之外,还说明了一个道理,即欧阳询观赏索靖书法先是骑在马上看的是神采,接着下马看的是形质,而坐下来观之,则是在仔细品味,这就是欣赏书法作品的整个过程。我们在欣赏颜真卿的《东方朔画赞碑》时:“远而观之,通篇若武僧布阵,并然肃然;迫而察之,字字若金刚力士,拔背含胸、气愤斗牛;细而品之,笔笔若内家拳路,肆外阁中,掩卷垂目,其书犹在,一股刚正不阿之气,凛凛然阵阵袭来,沛乎胸意!”。

 


一、远观神采

“神采为上”,既神采是书法作品的最高标准,也是书家追求的目标。唐张怀瓘《文字论》说:“深识书者,惟见神采,不见字形。”由此可知书家通过书法的结体字形,将神采负载,诉诸视觉,传达表露给观赏者,这就是“不见字形,唯见神采”的效果。古人对于神采的内蕴,经常用些比喻的方式加以形容,如“荆柯负剑”、“壮士弯弓”、“云鹤游天”、“群鸿戏海”、“骨气洞达”等,这些比喻尽管使人有莫名其妙之感,但其传达的意象符号,直接指向了书法的神采。具体说,神采就是通过意境、神韵、风格和情感等多种因素达到完美结合所显示出的整体精神风貌。

1、意境。意境是中国书法的灵魂,是书家借书法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流露的心迹,也是书家的文化修养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评论文学尤其是诗词时。提出了一个新的美学标准。他说:“境界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他所提到“物境”与“心境”,借用到书法上,可化作“意境”。“意”者,主体人之心境也;“境”,乃书法所显示出的情绪、格调,如雄强、豪壮、奔放、旷逸、端庄、浑厚、奇古、险峻、跌宕、妍美、遒媚、绮丽、高远、潇洒、宽博、肃穆、深邃、纤劲等。这些属于书法中客观存在的“境”,已不同于王国维那种客观中的景物之境,它们本身就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这是由于书法艺术独特的美学特征所决定的。不能把书法中的“境”误认为客观实景,书法没有再现客观世界的任务,也没有这种本领。书法是一种高度宏扬主体精神的艺术,人们欣赏它,就是用心去感受书法艺术所体现出来的种种情境,这种情境会将人们带到一个更高的现实中去,即精神的境界、艺术的境界和美的境界。人们的心境由此得到升华,人格由此得到高扬,审美经验由此进一步深化。“意境”可望不可求,它是书家整体气质、素养的自然流露,是书法艺术重要的审美范畴之一。

2、神韵。神韵就是书法作品中蕴含的神气和韵味。南朝梁袁昂在《古今书评》中说:“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清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欧阳父子险劲秀拔,鹰隼摩空,英俊之气咄咄逼人。”这里所谓的“爽爽之气”、“英俊之气”就是流露于书法作品之外的神韵,神韵越高,勾魂摄魄,引人入胜的感染力就越大。欣赏优秀书法作品,看到笔画挺拔、气势豪放,就会联想到山峰的巍峨、青松的苍劲;看到连绵飞动的字,就会联想到山泉流水,给人以流动感;看到端严的字就会联想到佛教;看到妍媚的字就会联想到美女;看到跌宕的字就会联想到杂技椅子顶;看到拙朴的字就会联想到汉代石刻等,这就是书法的神韵所在。王羲之、颜真卿、米芾、苏轼、黄庭坚和王铎等大家的书法作品,它们不仅具有外形美的吸引力,而且还具有神韵美的感染力,那奕奕动人的风采和天机流荡的韵味,神奇地洋溢在字里行间,使人目眩神摇,流连忘返。

3、风格。“风格”一词原指人的风度、品格。后延伸用于评论文艺作品,它指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不同的艺术素养和个性特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美学》中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因此说,书家由于个人的遗传机制、生活经历、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驾驶书法艺术语言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中国的书法艺术,流派繁多,风格迥异;或沉雄豪劲,或清丽和婉,或端庄厚重,或倜傥俊拔,或浑穆苍古,或高逸幽雅等,真是百花齐放、绚丽多姿。不同的风格给人不同的美感。如李白的风格与其浪漫主义息息相关,处处表现出狂放不羁,豪爽飘逸。北京博物院藏有他的一帧《上阳台帖》,全帖气势超迈,笔力雄健,书字大小错落,透出一种豪气仙风,才华横溢的风格特征。颜真卿的风格与其威严庄重、凛然正气的忠臣形象相一致,其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弘,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这种风格既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也与他高尚的人格相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范。

4、情感。所谓情感,就是书家在书法作品中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和融汇的喜怒哀乐。唐孙过庭在《书谱》中的“达其性情,形其哀乐”。所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书法作品无不渗透着书家的深厚感情。王羲之在《兰亭序》中所表达的是群贤毕至的喜乐之情;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所蕴含的是疾痛惨怛、哀思郁勃的悲愤之情;王铎在《苏侍御诗贴》中所表达的既有对寇仇滥杀无辜的愤懑之意,又有对苏氏满门英勇抗敌的敬仰之情,所以把满腔愤懑倾泻到纸上,时或高昂激越,时或纵笔豪放,至今似乎在纸上还能读到他那大义凛然、同仇敌忾的忠烈之气;宋陆游在《题醉中所作草书歌》中抒发了在那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的强烈爱国感情:“胸中磊落藏王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塑,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作者借酒助兴,把尽忠报国的宿愿,欲仕无路的悲愤都倾注到书法之中;民族英雄岳飞所写“还我河山”的草书横幅,酣畅淋漓,峻峭挺拔,大气磅礴,真是义愤之情溢于笔端,充分展现了他那收复河山,洗雪国耻,“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伟大抱负和英烈胸怀。

 


二、近察形质

近察形质就是体察书法作品的形质美。唐孙过庭《书谱》中有“察之者尚情,拟之者贵似”之说,这里的“察”就是分析之意。即对书法作品的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等方面进行详尽分析,然后判别其优劣长短。

1、笔法。所谓笔法,是指书法作品中点、线运行的形态、方法。清刘熙载在《书概》中:“书以笔为质,以墨为文。”言简意赅地阐明了笔法对书艺的重要作用。笔法的核心是笔力。南朝齐王僧虔在《答竟陵王书》中说:“古今既异,无以辩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也就是说,古今书法风格千姿百态,很难辨别出谁高谁低,只是看它是否有笔力。东晋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过:“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这就是对笔法优劣的高度概括。古人常以如 “印印泥”、“锥画沙”、“春云行空”、“流水行地”,“剑绣土花、中藏坚质、鼎仓翠绿、外耀锋芒”,“寓刚健于婀娜之中,写遒劲于婉媚之内”等来比喻笔法。因此说,笔法是中国书法的生命,是衡量中国书法艺术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准绳。

2、字法。字法习惯上称“结字”、“结构”、“结体”或“间架结构”。唐孙过庭《书谱》说:“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说的也是有关字法的问题。其中所讲的平正,指的是点画在变化中寻求结字的平稳。所以历代书家都十分注重字法。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字体略长,欹侧多姿;颜真卿的《祭侄稿》结构宽博,雍容圆浑;黄庭坚的《华严疏》中宫紧敛,四维开张;陆维钊的《过洪泽湖》外形扁方,中可走马。尽管他们对字法作了不同的变形夸张,但都显得很美。需要注意的是,变形夸张一定要适度,如王铎的有些字虽笔笔内敛,但敛而有节;黄庭坚的有些字虽节节外张,但张而有制;苏轼的行书丰腴而肥,却肥不露肉;褚遂良的行书清癯而瘦,却瘦不露骨;王羲之的行书则达到了“肥瘦相合、骨肉相称、浓纤折中、修短合度”的境界。总之,失去了字法的“度”,则肥瘦长短皆病;掌握了字法的“度”,则“玉环飞燕俱可观”。

3、墨法。墨法就是墨色通过运笔留在纸上的印迹。书法作品中用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书法艺术的效果。唐孙过庭《书谱》中说:“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所指的是书法作品中的墨法不能单一地应用,最重要的是要在自然中见匠心。从视觉效果来讲,浓墨显示的是厚重、朴实之相;渴墨显示的是苍劲、刚阳之美;淡墨显示的则是明快、飘逸、隽秀之态;而湿墨给欣赏者一种雾中看花、空灵幽深的感觉。水墨交融,润如初花含露,干如秋风扫叶,枯如百年老藤,给欣赏者带来的是诗一般的意境和情怀。墨法实际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可言,当然古人在论及创作中一些不同书体所需的墨法运用时,也多有阐述。如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专门列了“用墨”一节,其中就谈到:“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这里也是在讲用墨。书体不同,对用墨的要求也不尽一样。楷书用墨变化小些,行草书变化大些。要做到用墨得体,善于将浓淡结合,燥润相间,流动自然,这是用墨的原则。

除此之外,书家墨法风格的形成与每位书家的个性爱好和用墨习惯有关,清代的大书家刘墉和王文治,一个喜用浓墨,另一个则爱用淡墨,两人分别被誉为“浓墨宰相”和“淡墨探花”。而清包世臣则喜用饱含水分的墨。总之,不同的墨法产生不同的韵味,给欣赏者以不同的美的感受。我们在欣赏颜真卿、王铎等人的书法作品时,往往惊叹于他们墨法的考究,特别是那些枯如秋霜,湿如春风,浓如夏雨,淡如冬雪的精彩之处,让人佩服不已。

4、章法。又称“布局”或“分行布白”,是字与字、行与行、正文与款识、印章之间的组织安排的方法。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述:“古人说书以章法为一大事。”欣赏书法作品,首先就是要看它的的章法,好的章法使人赏心悦目;反之再好的字也使人倒胃口的。可世上确实存在着一辈子不理解章法的“书家”。据说,清何绍基的家乡道州(今湖南道县)有一个姓廖的擅长书法,在当地颇负盛名。有一次,有人问何绍基廖某的书法究竟如何,他笑着说:“廖某只有写一个字才好看的。”可知这个廖某只明结体,不解章法的。由此可见,章法对于书法艺术创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王羲之《兰亭序》的章法独具特色,成为千古绝唱。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写道:“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弘一法师说写字最要紧的是章法,谈到章法时用打百分的方法来说明章法与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他说,论起一幅作品的优劣来,有四个要素必须注意,估量其应得的分数,分别是“章法50分,字35分,墨色5分,印章10分。”一般人认为每个字都重要,为什么章法的分数最多呢?弘一法师回答说:“章法之所以很重要,占分多,其理由很简单,一是统一、二是变化、三是协调。”可以说,这三者正是章法关注的核心所在。

综上所述,书法艺术的美表现在“神采”与“形质”两个方面。“神采”是抽象的,无形的, “形质”是具体的,实在的。 “神采”与“形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表现出书法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这就是说,神采、形质二者兼之是书法艺术美的最高标准。但在书法艺术欣赏活动中,由于欣赏者的审美能力、知识学养和兴趣爱好上的差别与不同,有可能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但应当看到,凡是优秀的书法作品,笔笔有神,字字有韵,行行有气,布局奇稳,墨趣横生,既有龙腾虎跃之势,又有满目烟云之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观赏者心旷神怡,陶醉于笔墨之中。

简介:李俊峰,字拂云,号云梦山人、书坛李三,祖籍河南洛阳,出生于书香世家,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高级研修班,就职于北京中国书画市场报社。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史研究会理事、中国国学研究院理事、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禅学文化书画院副院长,中国长城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长城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北京荣宝斋签约书法家、广州世纪画廊签约书法家、《盘古书画网》特约评论家,《魅力中国》杂志美术编辑,《中国书画市场报》社长兼执行总编。

幼承家训,爱好书法,初习颜柳,后临汉隶、魏碑,主攻王铎、米芾。兼学书法理论,旁涉书法版权及诗词、楹联等。碑帖兼容,善学多师,深悟妙理,严寒临池不辍,酷暑笔耕不止。能诗文,擅榜书,精评论,善鉴赏。

其书法风格继承传统,纵逸劲健、率意雄放,迥异于古人,殊异于同道。在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单位举办的书法大展中多次入展、获奖,在《书法导报》、《书法报》、《魅力中国》和《河洛风》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有《李俊峰书法作品集》、《李俊峰书法论文集》、《李俊峰诗词文选》和《中华习氏》等。书法作品及论著先后在《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法》、《河洛风》、《魅力中国》、《香港亚太日报》、《国际商报》、《大河报》、《东方今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凤凰网、央广网 、中国文化艺术网、中国乡土文化产业网、中国黄河书画网、盘古网、大河网等国内近100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受到业界和收藏界高度关注和青睐,评赞为当代“书坛李三”,中国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国学大师沈鹏先生亲自题写“书坛李三”,以示激励。

其书法作品先后被香港特别行政区文联主席、美协主席、书协主席张孝勇先生收藏,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先生收藏,国务院原副总理郭沫若的女儿郭淑英女士收藏,,毛泽东的警卫陈振焱将军收藏,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毛泽东的侄女毛小青女士收藏,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仲勋纪念馆)收藏,陈士榘将军故居、陈士榘 将军纪念馆、陈士榘将军博物馆收藏,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收藏并自撰嵌名联予以评价“俊杰拔萃翰墨扬芬,峰高青云天道酬勤”。并被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评为二十一世纪最具艺术市场投资人物和中国当代实力派书法大家 。

世界书画联盟理事长程翰石评赞其书法:“定位高,学术性强,风格鲜明,作品很精彩,颇具大家风范。”中国书协理事、中国文化艺术学院院长郭学斌教授称其:能诗文、擅榜书、精理论、善评论,是当代“学术型”书法家。中国书协理事、书法导报总编王荣生评价其书法:“笔力遒劲,结字古朴,墨法精妙,意境深邃,显示了独到的领悟和深厚的功底,营造了无言之诗、无形之舞、无图之画、无声之乐的崇高境界。”

著名书法家杨坤秉(国展评委)先生赞其书法:线条遒劲,结体匀称,用墨厚重,章法纵逸,碑帖兼容,是当代传统书法大家。美髯公杨谦石先生称其书法特点:“灵活运用王铎的线条,魏碑的结体,米芾的表情达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著名书法家、范仲淹的27代嫡孙范传福先生称其行书达到了“同字不同貌,同笔不同形”的最高艺术境界。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收藏此文】【关闭窗口】 

【中国书画艺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 、凡本站注明“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下载、链接、转发或以其他方 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中国书画艺术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二、本站转载的内容,本站出于非商业性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文、图涉及版权或者其他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来电或 来函与本网站联系。

上一篇:书法家彭锋:找到你的热爱
下一篇:没有了
 以下是对 [李俊峰:浅谈书法艺术欣赏]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近更新

李俊峰:浅谈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家彭锋:找到你的热爱 
胡硕堂:春色满江情更浓 
翰墨千秋·艺术领军人物——孙金 
华山十年磨画笔 笔如利剑写山魂 
翰墨千秋·艺术领军人物——周宣 
翰墨千秋·艺术领军人物——李俊 
彩墨古篆DNA:马铭作品赏析 
空寂幽深禅意浓 
实力派著名书法家——江荣宇 

 每周推荐

工笔画家谢岚新作赏析

 本站承诺

  1.本网站定期对加盟的艺术家在网站首页进行推广和宣传,并保证该资料永久保留。
  2.凡 在本网站购买书画作品如不满意的,可于收到作品的15日内退回,网站将无条件退款。
  3. 本站所有作品均来自书画家本人,并终身保真。
  4.本网站在收到买家款项的3日内,即以特快专递方式向买家交寄作品,并保证所售作品完好无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人才招聘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