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温刚,字若谷,1958年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书法院研究员。鹤岗市书画院院长。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第五、六、七、九届书法篆刻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全国第四届中青展,全国第一、二、三届正书展,全国第三、四、五届楹联展,全国第二届篆书展,首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纪念建党80周年、85周年全国书法展,第十四、十八、二十届中日自作诗词书法展,世界华人书画展,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首届公务员展、冼夫人奖展,“铁人杯”和“陶渊明奖”全国书法展等20余次。入展西泠印社首届全国书法大展、首届楹联书法展,获西泠印社一、三届国际展优秀奖,全国群星奖评比优秀奖,第四届全国电视大赛二等奖、第二届杏花村杯全国书法大赛入围奖、“信德杯”全国书法展提名奖,获“墨彩杯”、“汝官瓷杯”等全国性大展赛金奖、一等奖30余次,全省群星奖等大展赛金奖、一等奖10余次,获省首届文艺精品工程奖,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杰书法家,获省德艺双馨会员。
在《中国书法》、《书法》、《中国书画》、《书法赏评》、《青少年书法》、《书法导报》等10余种专业报刊发表作品40余件。在《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画报》、《黑龙江书法通讯》专题介绍。作品及传记被收入《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南海珍藏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年鉴》、《当代书法篆刻家作品精选》、《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集》等100余部专业辞书和作品集,作品被中南海、孔府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湖笔文化馆、《人民画报》社、韩国、日本等收藏。出版《兰亭雅集·温刚卷》、《当代中国书画名家温刚作品集》,在《中国书法家论坛》举办网上书法展。
黑龙江省鹤岗市书画院
2019年8月
甲骨文书法创作谈
温 刚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提前了1000多年。这一全新的字体使书法家们大开眼界,打开了书法创作的新门径、新视野。对甲骨文的研究,是由考古学、历史学、语言文字学等领域,延伸到书法艺术领域的。近些年来,很多有识之士走上甲骨文书法创作之路,呈现出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好作品,成为全国重大展览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字体。
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是学习甲骨文书法的基础,更是书法创作不可缺少的理论支撑。
甲骨是古代占卜遗物。在商代,先人们遇到疑难之事往往求神问卜,烧灼龟甲或兽骨,观察其裂痕,籍此以定吉凶。贞人们把占卜过程的记录契刻于龟甲或兽骨之上,从内容角度说叫卜辞,从文字角度就称为甲骨文字。
甲骨文字不是最早的汉字,但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文字,已具备了传统所谓的“六书”,形成了一种相当完备的系统,乃后世篆隶楷之先宗,历代书契之鼻祖,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光辉的第一页。
甲骨文的研究已形成一个专门的学问叫做“甲骨学”。这一领域最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四位,被称为“四堂”,即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彦堂董作宾、鼎堂郭沫若。现知,最早将甲骨文引入书法的当推罗振玉,稍后则有简经纶集卜辞为联并创制卜文印,其后沿习者日众,名家辈出如叶玉森、丁佛言、丁辅之、董作宾、容庚、商承祚、潘主兰、徐无闻、刘江、刘顺等。近10余年来,写甲骨文的书法家更多,并且多数是中青年。全国重大展览中每有甲骨文书法作品展出,不乏佳作,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书体。
甲骨文书法的基本特点
迄今所见,甲骨文的单字共有4500多个,经过许多专家学者考释已经能认识的有1100余个。尽管,这些字写法不尽统一、笔画有多有少,有繁有简,但从文字构造上看已经不是原始的状态,而是有规律地发展到相当高度的文字了,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甲骨文是按照美的法则创造出来的,诸如均衡、对称、和谐、统一这些美的要素都体现在其形体构造中。书法艺术的要素点画、结构、章法、风格等在甲骨文中都已具备。甲骨文书法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有以下三点:一是形体的象形性。甲骨文距原始文字还不很远,字形保留的图画意味较多。文字的职能决定了它对客观事物的象形,必须抓住客观事物的特点,用简约的线条来造形,诸如人的整体和局部,动物植物,天象地理,人造器物等等。二是结体和章法的灵活性。甲骨文不象后世书体那么规范化,笔画多少、形体长短、结构位置、正反相背都相当随意,绝大多数的字都有几种或几十种写法。三是写和刻的融合性。甲骨文基本上都是用刀契刻而成的,有的是先用毛笔书写后用刀刻成的,也有不写直接用刀刻成的,有单刀法刻的,也有复刀法刻成的,还有一小部分用毛笔朱书或墨书写成的,行笔很自然,搭笔即成,笔锋显露、尖起尖收。
董作宾根据甲骨文的五种不同艺术风格,把它分为雄伟、谨饬、颓靡、劲峭、严整等五期,各有不同特点。
甲骨文书法的难点
甲骨文书法创作需要一些其它书体创作所不需要的东西作支撑,既有理论方面的,又有实践方面的,既有书内的,还有书外的。选择甲骨文书法创作的道路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艰难之路。
甲骨文书法的创作难点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资料难寻。甲骨文方面的书籍资料较少,且大多属于“甲骨学”方面的东西,从考古、文字学等方面研究的多,从书法创作方面研究的少。甲骨文书法资料的出版量很少,早期出版的部分书籍已经绝版。对创作者而言,常见的资料都难搜集。二是良师难觅。当代,甲骨文专家甚少,在甲骨文书法创作方面的专家更少,且大多数集中在京城和著名高校。甲骨文书法创作者很难得到良师指点迷津,解惑答疑,难于走向书法艺术的更高境界。三是书籍难读。
甲骨文本身古奥艰深,加之有关论著都很专业,特别是早期著作多用文言文,没有相当程度文史底蕴者是难以读懂的。四是文字难识。由于甲骨文与现行文字距离很远,联系较少,并且有的字有几种甚至几十种写法,有的字一种写法有几种释义,有的字说法不一,每字都有不同的形音义,这就更增加了识字的难度。五是内容难选。现在,甲骨文可释之字太少,仅有1100余字,常用的仅600余字,书写诗词文赋联语等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甲骨文字不全,有很多内容不能写,用其它篆书代之又不伦不类,致使创作者大多选择名家集字而成的楹联诗词为主要内容,所以常出现雷同作品,并有抄袭之嫌。少数甲骨书家能够自集既富有时代精神又不同于前人的楹联诗词为创作内容,非饱学之士而不能为也。六是形式难新。甲骨文书法作品以楹联为最多见,其次是条幅,中堂、斗方、扇面等形式,少数字的形式多,多数字的形式少,常见的章法形式都有名家作品的先例,难于有新的突破。
甲骨文书法的基本资料
搜集和占有甲骨文书法资料是十分重要的。没有相应的资料,就无法学习甲骨文书法,更谈不上创作。
甲骨文书法创作者必不可少的书籍资料有:一是工具书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甲骨文编》,徐中舒的《甲骨大字典》,徐无闻的《甲金篆隶字典》,巴蜀书社的《甲骨金文字典》、《甲骨文简明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甲骨文小词典》,刘兴隆的《新编甲骨文字典》等。二是作品选集类。要有《商代甲骨文选》、罗振玉的《集殷墟文字楹帖》、徐无闻、黄任重编的《殷墟甲骨书法选》,陈石编的《潘主兰甲骨文书法》,王友谊的《联语书法集篆书卷》、《当代书法家精品集王友谊卷》,《柳学智甲骨文书唐诗一百首》,《刘江甲骨文书法百幅》,何晴的《甲骨文字歌》,王乃栋的《写意甲骨大书法选》、《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中日首届甲骨文书法展选集》、《国际甲骨文书法篆刻家大辞典》、《首届海峡两岸甲骨文书法联展作品集》等。三是理论集类。要有《甲骨文字纲要》、《甲骨文字释林》、《甲骨文选注》、《甲骨文字学》、《甲骨文选读》,徐锡向的《周原甲骨文述要》,王宇信的《甲骨文精萃选读》等。同时,还应通过书法专业报刊杂志及全国大展作品集,搜集优秀甲骨文书法作品及相关理论文章,以资学习借鉴。
甲骨文书法的基本技法
临摹和研读甲骨书法,最好选择与甲骨文原貌相近的名家作品,以获得初步笔法,然后深入研习甲骨文拓片,以掌握基本笔法、字法、章法,先临习小字后再临习放大字。创作者要注重锤炼线条质量,讲求刀笔融合,得契刻之真意,得笔墨之韵味,达高古率真之妙境。
商代甲骨文的基本技法有四种:一是用毛笔蘸墨或朱直接书于甲骨之上,书体清晰,圆润沉著。二是先将文字书于甲骨之上,再用单刀契刻法刻之,刀随书流,自然超逸。三是肥笔书写后,用复刀法精心雕镌,如金铸字、厚实壮观。四是刻后饰色,涂朱者鲜艳夺目,涂墨者乌亮有神,涂褐者古朴典雅,四种形式各具风采。
目前,甲骨文书法作品主要有以下风格笔法:一是甲骨笔法。线条以尖起尖收为主,笔中见刀,刀中见笔,瘦硬挺拔,风神高古,呈现了甲骨文的基本面貌,是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主流风格,最具代表性。这种风格更适合于写稍小一些的字。代表书家有潘主兰、徐无闻等。二是小篆笔法。点划圆起圆收,粗细均匀,结体平稳匀称,圆润畅通。代表书家有罗振玉等。三是金文笔法。点划凝重,厚实壮观,结体宽博,气韵轩昂,这种风格很适于写较大一些的字。代表书家有游寿、刘江等。四是行草笔意。将行草书的干湿、浓淡、粗细、疏密等变化用到甲骨文中,突出写意性、抒情性,呈现率意天真、自然天成、浪漫怡情的风貌。代表书家有王友谊等。五是写意笔法。点划夸张对比、结构大开大合、章法上变化离奇,虽有视觉效果,但远离甲骨文笔法,经不住推敲,很难说是甲骨文书法。
甲骨文书法创作的要点
创作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十余年甲骨文书法创作实践过程中,我认为进行甲骨文书法创作要把握好以下要点:
1、树立精品意识。精品意识是创作好作品的前提,要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只有做到高标准、严要求,才能达到高质量、高水平。具体说要做到“四精”:即内容精、形式精、技法精、材料精。
2、把准风格取向。甲骨文书法创作要既体现甲骨文字的基本特点,又体现书法艺术的创作要求;既体现甲骨文的笔法、字法,又体现笔墨韵味;既体现刀笔结合的书契神韵,又体现自然高古的妙趣,追求最适合甲骨文的主流风格。在这一前提下,积极借鉴不同风格,进行具有个性化的探索,找准自己的风格取向。潘主兰先生主张写甲骨文,形要美神要完方为能事,取其形而遗其神必流板滞,求其神而略其形亦必坠于野。
3、确定作品内容。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一是选择内容要贴近时代主题,符合社会要求,积极健康向上。二是最好自己撰写集字楹联、诗词、文句等内容,要求熟知甲骨文常用字,具备文学功底。三是最好不写名家们写过的内容,更不要写大家都写的内容,避免有临摹抄袭之嫌。
4、选择作品用字。一是用字要准确无误,以《甲骨大字典》等工具书为标准,用第一手材料,决不用二手三手材料,避免以讹传讹,把不准的字一定要查字典。二是用字要美观和谐,在准确的前提下,在不同写法中,要选择那些造型感观美、视觉效果好的字,还要考虑字与字之间的和谐以及每个字在作品中的整体效果。
确定作品形式。一是根据内容确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可以根据不同内容选择楹联、条幅、中堂等为主,选择扇面、斗方等形式为辅,还可以借鉴其他书体的形式进行创作。二是根据环境确定形式,并在环境要求的形式中寻求变化,如扇面有折扇有团扇、有大有小,有几个联在一起等形式。楹联有多字少字,有长短、宽窄等不同。基本形式确定后,要设计一张完整的作品小样,作为创作参考。
精选材料。一是要选用好纸。选用上等徽宣或其它好宣纸,最好选择仿古洒金洒银的尺八屏、八尺金榜、八尺瓦当对联等,避免用小张纸出现的接缝影响作品效果。其它颜色较沉稳古朴的宣纸也可选用,但不宜用过艳或过白的宣纸,更不要选用质地很差的宣纸。二是要选用好墨。选用较好的徽墨,现用现研,也可以选用一得阁或中华墨汁,还可以用朱砂、曙红、赭石等中国画颜料写作品正文,用墨落款。三是要选用好笔。选用弹性较好的硬毫类、兼毫类、羊毫类均可,笔锋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笔头宜瘦不宜肥。四是选用好印章印泥。印章刻得要好,大小适度,篆刻风格与作品风格和谐统一,印泥质量要精,颜色宜古朴,宜深不宜浅,一般常用的有仿古、紫砂、深红等颜色。
精心创作。一是创作准备。做好裁纸、打格、折格、润笔、调墨、试墨等准备工作,先在同样的纸上写写单字,找一下感觉。二是培养情绪、调整心态。通过研读和临习佳作,使心境趋于平和,神情渐入佳境,以利表达神游万古的情致。三是挥毫落墨。融合字法、笔法、格调等胸中之意,从容写来,不激不厉。写完第一张后,审视不足,再写第二张改进,如此三五张即可,不宜太多次重复。四是落款钤印。落款或穷款或长款,内容要字斟句酌、一丝不苟,风格要与正文和谐,最好是章草、晋楷等,格调较高的行草书也可。最后,在适当的位置钤印即可。
甲骨文书法创作的领域宽阔,课题众多,需要致力于此的书法家们去开拓、去探索。我们只要有与时俱进的创作思想,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法,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一定会让甲骨书法这枝奇葩在中国书法艺术百花园中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彩。